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心理咨询师能否做推广运营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心理咨询师能否做推广运营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心理咨询师排斥听营销课,是什么心理呢?
正如你所说,营销课只是一门课程,排斥说明放不下心中执念。
首先,心理咨询师让人感觉是“治病救人”的职业,既然治病救人就应该少一些铜臭味道。营销课程实际上就是让自己挣更多的钱,这也反映出了中国人羞于谈钱的毛病。实质上,营销更重要的是让大家知道你,进而帮助到更多的人,因此我个人认为,营销是必须的。
其次,咨询师一般来讲文化层次相对较高,自然受传统思想影响较大。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君子可以说是中国人对于自我修养的终极追求。所以咨询师群体更多希望,修身达道,静待花开。
其三,拒绝营销是潜意识里对于自己的不自信。一旦通过营销走向大众,则可能面临更多无法解决的矛盾,而这样的压力自己没有能力去面对,会丢面子。会影响自己的声誉。本质上就是,我没有能力来面对这些。
其四,不愿意接纳不完美的自己。接纳是心理咨询的首要选择,不愿意营销自己的人是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不足,不愿意接纳不完美的自己。如果一个咨询师不能接纳自己,自然也不会接纳来访者,会造成咨访关系的疏离。那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咨询师。
咨询师应该是一个大的容器,无论什么样的课程,情绪,事实都应该能够包容,***百家长为我所用![泪奔]
对于我个人而言,为什么会排斥?
因为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,我对人性的了解肯定是要清楚很多。而一些做营销的人,他们说的话要做什么,我一般都是能够猜出来一个大概。试问我都能够猜出来他营销的大概过程。我又怎么会相信他们做营销的人说的每一句话呢?
就是因为我了解人性,所以对于贪念不会有太多。营销就是一个心理上的贪念营销。作为一个营销的人,他就是抓住人的一个贪念的心理占便宜的小心理。来让你产生有购买的欲望。我之所以反感呢,就是因为这些营销的人给我玩心理战术。说一堆废话骗人,这在良心上,这在心理上我实在是无法接受,因为我感觉这是把我给当成一个***一样的忽悠。
这简直就是在侮辱一个思想正常清醒的人。人哪,只要不去贪念,不有占小便宜的心理,那么你就不会被人骗。被骗的人往往都是想要占便宜的人,有贪念的人。
别人都解释的很好了。我补充一点自己的解释。
心理咨询师是要引导人向上的,要给人缝合创伤,把人从焦虑、抑郁里带出来,引到更接纳自己,更爱自己,和自己的内在小孩握手言和的阶段。到了这个阶段,来访者对自己的不接纳放下了,负面情绪也就放下了。如果说心理咨询师卖东西的话,一般卖的是希望,美好,和信任。
但是营销就不一定了,营销话术是一方面,更多是用话术在卖恐惧,卖焦虑,卖贪婪,他们是利用信任。也卖希望,但是人性本身对负面东西的恐惧会大于对美好的向往,所以营销是要让人难受,就达到最佳效果了。例如给老年人卖保健品,那么贵,为什么卖的很好?因为老人都怕死,“你不吃这个会如何如何,”他们卖的就是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。
一个营销,一定会卖这些负面东西,而且会粘人不放。咨询师对来访者不会这样,起码我从来不会粘人来找我做咨询。我坚持的是“医不叩门”原则,心理咨询面对的是有心理困惑的人,越粘人越适得其反。
所以,金牌销售的工作模式和真正的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模式,根本就是两码事。对这个有执念的咨询师,就很难去营销课了,他们宁愿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打动来访者。
也有人说,咨询师做修行人,助理做营销,这还比较合理。
现在的时代,咨询师还是要有营销的理念的,毕竟这个时代酒好也怕巷子深。
从众心理营销案例?
从众心理在商业营销里屡用不爽。70年代末,日本索尼公司生产了一种能边走边享受的“随身听”。
为了打通销路,索尼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广告攻势。让所有的青年员工,每天上班途中携带“随身听”,在电车上故意放大音量,作陶醉欣赏状,并雇大量学生在“银座”等步行区,身带“随身听”招摇过市。
不久,这样的潜移默化的大众影响下,让这款“随身听”销量大增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心理咨询师能否做推广运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心理咨询师能否做推广运营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adlseo.cn/post/19129.html